网站导航

技术文章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技术文章 > 实验室加氢反应釜操作指南

实验室加氢反应釜操作指南

更新时间:2025-10-23 点击次数:47
  一、实验室加氢反应釜操作前准备
 
  设备检查
 
  检查釜体、釜盖、密封面是否完好,无损伤或腐蚀。
 
  确认搅拌器、转动部分、附属设备(如温度计、压力表)运行正常,无杂音。
 
  检查安全阀、爆破片等安全装置是否在有效期内且功能正常。
 
  确保管路、阀门无泄漏,氢气检测仪安装到位并处于工作状态。
 
  环境准备
 
  清除釜内、釜外易燃易爆物品,确保空气流通。
 
  实验室需符合防爆要求,多台反应釜应分开放置,用防爆墙隔开,并设置通向室外的安全通道。
 
  操作区域消除静电(如接地装置),使用防爆电器设备。
 
  物料准备
 
  准备反应所需的介质、催化剂,检查其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。
 
  催化剂需活化完毕,避免因失活导致反应异常或局部过热。
 
  二、操作步骤
 
  投料与密封
 
  清洗反应釜,确保无杂质残留。
 
  加入反应介质和催化剂,加料数量不超过釜体容积的2/3(液面)。
 
  均匀对称拧紧釜体釜盖的螺栓螺母,确保密封性。
 
  气密性测试
 
  通过管路连接氮气钢瓶和反应釜液相口,充入氮气至1MPa,关闭进气阀,观察压力变化,确认无泄漏。
 
  用肥皂水检查阀门、管路连接处是否漏气,如有泄漏需重新紧固。
 
  氮气置换
 
  打开排气阀,将釜内压力排至0.01MPa后关闭。
 
  重复充入氮气、排气操作三次,彻底置换釜内空气。
 
  氢气置换
 
  连接氢气钢瓶,充入氢气至所需压力,关闭进气阀和氢气减压阀。
 
  重复充入氢气、排气操作三次,置换釜内氮气。
 
  反应条件设定
 
  设定加热温度和搅拌速度,开启加热和搅拌设备。
 
  加热过程中密切监控温度,避免温度过冲(通常温度≤设计值的80%)。
 
  反应过程监控
 
  实时记录温度和压力数据,确保压力在安全范围内(通常压力≤安全阀设定值)。
 
  每隔半小时检查压力变化,如压力减小需补充氢气。
 
  观察搅拌器运转情况,确保转速稳定,防止催化剂沉积或局部反应剧烈。
 
  三、操作后处理
 
  反应结束处理
 
  停止加热和搅拌,缓慢排放氢气至安全压力(<0.1MPa)。
 
  充入氮气至0.2MPa,关闭进气阀,缓慢打开排气阀放出混合气体。
 
  重复充入氮气、排气操作三次,用真空泵抽出液面上的气体。
 
  取样与放料
 
  缓慢打开排气阀,设置釜内压力为0.2MPa后关闭。
 
  缓慢打开取样阀,取样后清洁取样口,防止易燃物残留。
 
  打开排气阀和取样阀,从底阀放料。放料完毕后立即关闭底阀门。
 
  注意:放料过程中如有洒漏,需立即用湿毛巾蘸出,放入有水的桶内,后用少量稀酸破坏易燃物质。
 
  设备清洗与维护
 
  反应结束后立即清洗反应釜,清除残留催化剂和产物,避免腐蚀或堵塞。
 
  清洗时注意不要将水或其他液体流入加热炉内及接线盒内,防止加热器断路损坏。
 
  定期检查密封件(如O型圈、垫片),按时更换老化部件。
 
  长期停用的反应釜应清洗干净,存放在清洁干燥无腐蚀的地方。
 
  四、实验室加氢反应釜安全注意事项
 
  个人防护
 
  操作人员需佩戴防爆面罩、耐压手套、长袖实验服、长裤和不露趾的鞋子。
 
  若存在爆炸或飞溅风险,需在安全眼镜或防飞溅化学护目镜的基础上佩戴防护面罩。
 
  在反应体系溶剂填充或取出过程中,应根据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佩戴呼吸防护装置及相适应的手套。
 
  操作规范
 
  严禁带压拆卸设备部件,反应未结束或未充分泄压时,严禁强行打开釜盖。
 
  禁止在加氢釜附近进行产生火花的作业,禁止穿钉子鞋操作。
 
  304及316L、钛等材质的氢化反应釜不耐强酸,反应液中禁用盐酸、硫酸、硝酸等强酸。
 
  应急处理
 
  实验室应配备灭火器(CO₂或干粉型)、紧急泄压阀及应急通风系统。
 
  发生氢气泄漏时,立即停釜,通风并排查原因。
 
  操作过程中如遇火灾,需立即切断电源,使用灭火器扑救,并及时向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报告。

如果您有任何问题,请跟我们联系!

联系我们

版权所有 © 2025 北京世纪森朗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备案号:京ICP备09072614号-5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GoogleSitemap

地址:北京昌平科技园超前路35号北京化工大学国家科技园综合楼203室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13269851939

扫一扫,关注我们